黑龙江分社
海伦,村产业实现从零到N的裂变
2024年02月28日 09:44 | 来源:黑龙江日报

  新鲜的草莓、肥美的牛蛙、鲜活的小龙虾、热气升腾的酿酒坊……“几乎每天都有预约来采摘草莓的,我们的草莓口感甜,红红的草莓就像我们仁东村的日子,红红火火。”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党支部书记曲伟君说,红火的日子要靠产业发展,现在仁东村一年四季都有产业,小菜园、采摘园、垂钓园,牛场、酒场、水厂……产业由“0”到“1”,由“1”到“N”实现了裂变。仁东村的产业都是“集体型”,村集体领办,促民增收。

  从仁东村的免烧温室草莓大棚出来,记者走进同样位于东风镇的临河村。“学习仁东村养殖牛蛙的经验,我们村开始养殖牛蛙,后来居上,比仁东村养的还多,引进牛蛙200万尾,成活率在80%以上,粗略估算了一下,养一期牛蛙纯收益能达到45万元以上。”临河村党支部书记邹万福说,考虑到临河村在资金上的缺口,在乡镇领导的协调下,兴安村、宝星村与临河村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三个村党支部携手共同发展牛蛙养殖产业,建立养殖基地,实际践行“三个支部”一条心。

  海伦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晓明介绍,这一做法是“党建共同体”建设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是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外部因素和各村振兴发展需求内生动力共同融合的成果。海伦市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全域推进“党建共同体”建设中,借鉴东风镇“五红仁东”经验,推广“三个支部”一条心,“四联四共”谋振兴做法,大胆打破了固有的村与村、村与企、城与乡之间界限壁垒,实现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建共赢。

  海伦市东风镇镇长尹艳忠说,临河村作为仁东村的“邻居”,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越条件,率先主动找到仁东村对接产业项目。临近的育村村也结合仁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交通优势扩大建设粉条加工园区。

  抱团发展,走出“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这在海伦市有诸多实践。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在不同领域之间结成的党建共同体31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区达到了100%;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65个,预期农户每人年可支配收入增长3000元以上。仁东村村民郭井艳告诉记者,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干零活,半年赚了7000多元。“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到村里来打扫卫生,干干零活,赚的钱基本够家里开销。”脱贫户崔淑华今年73岁,经常到村里务工增收。

  海伦市委书记侯绍波介绍,接下来,海伦市将突出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切实提升粮食产能,创建粮食安全“压舱石”示范区;围绕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海伦实际,突出打造大豆精深加工、生物发酵、服装加工、新能源开发利用4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施“幸福海伦”民生十大工程,让发展实绩有“温度”、惠民答卷有“厚度”,奋力开创海伦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局面。(记者 董新英)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王琳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于琨
刘璐
赵宇航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董淼
(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