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社会民生
首页社会民生
慢火车上“采山客”笑逐颜开
2021年08月30日 14:1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30日电(侯继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八月立秋,一列“小慢车”慢悠悠地行驶在小兴安岭的群山里,天渐凉爽,气仍潮湿,正是林木茂盛,山货喜人之时……

  “姜大叔,这鼓鼓囊囊的可没少采呀?”

  “是呀,这几天雨水好,山里的木耳、蘑菇、山李子跟疯了一样长,我是紧倒腾。”

  8月25日7时29分,6274/6271次列车准时停靠红山站,附近四公里屯村民姜炳堂老汉拎着两大袋“山货”与列车长夏静打着招呼上了车,准备前往43公里外的伊春市售卖。

  6274/6271次列车所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客运段成都车队,是一趟燃煤绿皮“慢火车”。它每天早晨5点16分,由乌伊岭始发,终点佳木斯,也是乌伊岭开往伊春方向的唯一一趟旅客列车,已经开行了半个多世纪。列车单程运行410公里,途经29个车站,其中9个是不提供售票服务的乘降所,最高票价25.5元,最低票价只要1元。因为站站停,再加上票价实惠,被沿线百姓亲切地称呼为“铁公交”。

  “这是榛蘑,这是山木耳,最多的是这种山李子,最值钱的当属松茸,这一斤拿到城里能卖200多元钱……”车厢里,年近七旬的姜炳堂和周边旅客炫耀起了自己的“战利品”。

  姜炳堂原是附近林场的伐木工。上世纪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他也彻底与手中的油锯告别。这几年,随着山里的树木越长越密,濒临绝迹的榛蘑、山木耳、猴头菇、松子等山特产也渐渐多了起来,姜炳堂会在不同季节采摘应季的山货,然后乘火车到伊春、西林、佳木斯等地区售卖,补贴家用。前几年,姜炳堂所在的林场被政府批准为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眼瞅着坐火车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便看准时机把自家的大院改成了“农家乐”。

  “下雨天游客少,我就约上村里三五好友进山采山货;天气好游客多,我就在自家店里忙活,两不耽误。”姜炳堂说,加上卖山货的钱,一年十几万收入就进了腰包。

  “我打小就坐这趟车,40多年过去了,我都有孙子了,这车还在跑,这就是为俺们山里人开的‘暖心车’!”63岁的徐桂云是这趟车的常客,家里种了十几亩苞米,每年靠天吃饭,年收入一万元左右,这几年售卖山货成了她的副业,农闲之余她就和丈夫上山采摘山货,积少成多,她就乘火车去伊春的农贸市场售卖。

  “早上坐这趟到伊春卖山货,晚上再赶这趟车回家,除去来回6元的车票钱,每回能赚300多元。尤其是这松子、蘑菇最受城里人欢迎,这几天我就挣了两千多元钱。”徐大姐捧起手中的松子,满意地说。

  青年列车长夏静虽然只有30出头,但已经在这趟线上跑了整整6个年头,也算这趟车的“老车长”。她说,近几年,随着“采山客”的增多,再加上大家的销售渠道单一,有时挤到一个收货点,卖得慢而且价还低。有时候旅客带的山货怎么带过来,再怎么带回去。“采山客”们的难处,不仅让夏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也成了她所在车队的牵挂。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们车队党总支本着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想法,党员纷纷献计献策,最终车队决定在列车上开一个‘山货交易市场’,解决‘采山客’销售难问题。”夏静介绍说,车队首先在3号车厢两端增设了信息栏,让旅客将出售或求购的信息写在上面。车队党员乘务员还自发成立了“乌伊岭线党员便民帮扶群”,大家利用休息时间走访居住地的集贸市场和饭店,找好销路后,再把电话报到群里,最后由当班列车长写在“山特产求购信息栏”里,“现在‘采山客’们上车就能通过信息栏里公布的电话直接联系买家了,有时候人还没下车,手里的货就卖出去了。”

  如今,列车上不仅增设了“山特产求购信息栏”,车队还在原有服务基础上持续升级各类便民举措,为进城卖山货的旅客准备了钳子、细铁丝、编织袋等物品,并开设了一处大件行李物品存放处,方便采山客存放行李,让慢火车服务更加贴心。

  “青山绿水引来了八方游客,茂密的林子里长满了采不尽的‘宝贝’,我们山里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都要感谢这趟造福百姓的“小慢车”呀!”车厢里,姜炳堂和同行的“采山客”们聊得火热,大伙儿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开心,越聊越高兴,每个人都笑逐颜开,幸福的笑声溢满了车厢。(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