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健康医疗
首页健康医疗
哈医大一院成功完成心脏、肝脏、肾脏移植 延续4人生命
2021年08月24日 06:55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24日电(徐旭 林汉 迟超 焦治兴)生前,他是个帅气的大男孩,一直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身后,他用特殊的方式来爱这个世界,用生命留下的厚礼,挽救了4个人的生命,和他们的家庭。

  8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省红十字会协调下,在院领导统筹指挥下,哈医大一院心脏移植团队,肝脏移植团队,肾脏移植团队,在OPO等十数个职能科室联合配合下,从早上8时到下午19时25分,连续奋战近12个小时,顺利完成了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心脏移植手术1例,肝脏移植手术1例和肾脏移植手术2例,捐献者的爱与生命因此得到了延续,一位心衰竭,一位肝衰竭和两位肾衰竭患者因此获得了重生。

  接力生命

  延续19岁少年的爱

  19岁的在校学生小天(化名),因突发脑血管意外,病情危重,虽经哈医大一院专家团队全力救治后,仍未能挽救患者生命,经专家组两轮评估,患者被判定为脑死亡。家属获知病情悲痛万分,但仍做出大爱义举,决定将他的器官进行公民身后器官移植捐献,让小天的爱和生命延续下去。

器官移植工作人员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对捐献者进行默哀和告别
器官移植工作人员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对捐献者进行默哀和告别
 

  23日早8时,在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协调员地见证下,移植手术正式开始。器官获取组医生们怀揣着对捐献者的崇敬,一点一点游离,一分一毫修剪,每一刀、每一剪都操作得极其精细。2个小时后,供体的心脏、肝脏、2个肾脏和一双眼角膜被顺利取出,这些珍贵的馈赠将让4名重症患者重获新生,一双眼角膜也将为有需要的患者送去光明。

  这一刻,小天的生命,得到了接力,他对世界的爱,得到了延续。

  重获“心”生

  我要带着“他”好好去闯一闯这个世界

  “我比他还大不到十岁。”心脏移植术后的小陈(化名),感受着胸腔中那颗有力跳动的心脏,“算年龄,他应该算我弟弟。等我病好了以后,我就带着弟弟的心脏,多出去闯一闯,我们哥俩一起干点事,毕竟他还没到出去闯荡的年龄。”

  2018年28岁的小陈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这3年来他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心功能日渐下降,心慌,气短,腹胀,下肢水肿这些不适与他相伴,反复的住院治疗,这几年他跑遍了国内的大型医院,都被告知只有心脏移植,才能延续生命。在哈医大一院心脏移植登记等待1个半月后,小陈终于等到了与他匹配的供体。

谢宝栋主任移植团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谢宝栋主任移植团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小陈虽然年轻,但是病史长,肺动脉压力高,患者是心脏移植的高危受体,但考虑到这是这个年轻人生存下来唯一的机会,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决定为他进行心脏移植。经过4小时的紧张手术,在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手术室、心脏超声科、输血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下,小陈的心脏移植手术成功了,一颗健康的心脏在小陈的胸膛内有力的跳动起来,术后生命体征稳定。

  小陈是哈医大一院今年6月获得心脏移植资质后首位接受移植的心衰患者。“许多心脏衰竭的患者,只有“换心”这一条生路。”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呼吁,“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加入到器官捐献这项事业中来,为那些仍然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奉献一片爱心,将这场生命的大爱接力不断传递下去。”谢宝栋教授同时也提醒广大心脏终末期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应尽快到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进行登记,等待 “心生”的机会。

  是捐献者的善举

  为肾衰竭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受捐者的生命和健康,是捐献者用生命留下的厚礼!”倪少滨教授介绍,哈医大一院自2021年6月获得国家肾脏移植资质,已成功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6例。“是捐献者的善举,为这六个“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51岁的何先生(化名)和55岁的吴先生(化名)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多年,常年的血液透析治疗,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常常感到对生活的绝望。是小天捐献的两个肾脏,为他们早已无望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生机。

  23日,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滨教授、王春阳教授、陈起引主任医师、焦治兴副教授带领肾移植团队首先进行供肾修剪手术,分离双肾、精细修剪血管及输尿管至适于手术植入。10时余两例移植手术先后开始,解剖游离髂血管,保持供肾低温状态下行血管吻合。开放血流后,移植肾充盈佳,颜色红润,逐渐自输尿管排出尿液,随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各历时约3小时,两台手术分别结束,顺利完成两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手术。开放肾脏血流后片刻,自移植肾输尿管即有尿液排出。术后,何先生和吴先生的尿量丰富,相信他们的肾功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给了我生命的是这个少年和他的家人

  为了他们今后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我也知道器官短缺,等得越久,就越绝望。接到电话那天,我真的没想到会是一个19岁孩子的肝脏,多么年轻的孩子啊。我也是个母亲,他给了我们全家希望,而他的父母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萧女士45岁,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年余,近几月来出现黑便等症状,并出现肝衰竭症状,为延续生命,她只能选择肝脏移植。但紧缺的肝源以及漫长地等待使萧女士全家几乎放弃了希望。8月21日,一通电话让萧女士全家喜出望外,其被告知哈医大一院一位捐献者的肝脏与她配型成功,并经由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给她。放下电话,萧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从山西连夜飞往哈尔滨,赶往哈医大一院,心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陆朝阳教授移植团队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陆朝阳教授移植团队进行肝脏移植手术

  23日上午11时,受体肝脏移植手术正式开始,萧女士因既往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情况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对移植手术团队的技术要求高,陆朝阳教授团队与各职能部门精诚合作、全神贯注、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精细操作,先后移除患者病肝、移植新肝脏,经过5个小时顺利完成手术。刘女士安全进入ICU继续治疗。

  从麻醉中苏醒的萧女士,得知手术很顺利,自己几天后就会康复出院,她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说,“给了我生命的不只是一个19岁的少年,更是他家人最珍贵的馈赠。今后我将带着这份爱,好好地活下去,为自己更为这位少年,好好地活下去。”

  器官捐献事业任重而道远

  哈医大一院将举全院之力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

  “身为医者,我们和受捐者一样,永远感谢无私的捐献者,他们在生命走向尽头时,接力生命,延续了爱。”肝脏外科主任陆朝阳说,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技术的最高峰,是守护患者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哈医大一院是黑龙江省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疗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临床器官移植的几家单位之一,已为众多器官衰竭及肿瘤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

  2014年,哈医大一院获得国家首批肝脏移植执业资格,是黑龙江省首家获得国家肝脏移植资格的医疗中心。2015年,哈医大一院成功实施黑龙江省首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获取手术,首例器官捐献肝脏移植。2021年6月哈医大一院获得了肾脏移植和心脏移植资质。

于凯江院长查看移植患者术后情况
于凯江院长查看移植患者术后情况

  目前,哈医大一院已拥有肝脏、肾脏、心脏移植资质,完成肝脏移植43例,肾脏移植6例,心脏移植1例,器官获取64例,为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生。

  “由于器官短缺,有许多危重患者都等不到器官捐献,就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自己和家人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哈医大一院院长于凯江表示,器官捐献事业任重而道远,哈医大一院将举全院之力,推动黑龙江省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他呼吁全社会加大对器官捐献事业的关注和宣传,只有全社会都来支持和促进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才能让更多人得到生命的礼物,“让生命和爱得到延续和接力。”(完)

【编辑:李香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