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文化旅游
首页文化旅游
姜作之:跨30年培养出多名女篮“国手”
2021年08月11日 16:58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8月11日电 题:姜作之:跨30年培养出多名女篮“国手”

  中新网记者 王妮娜

  在当前的中国女篮界,有个“女版奥尼尔”,她叫刘禹彤,20岁的她,身高2米,体重200斤。在赛场上,她可进攻可防守,十分全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禹彤是哈尔滨走出去的女篮姑娘。

  “她是2012年进入我们俱乐部的,在这训练了6年,现在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女篮队。”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以下简称“华龙”)创始人姜作之说。

  83岁的姜作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女子篮球俱乐部——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并开创了“体教结合”的篮球人才培训新模式,让篮球“从娃娃抓起”,为黑龙江省篮球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优秀的女篮“国手”,刘禹彤就是其中之一。

  在全国率先开创体教新模式

  刘禹彤是体教结合模式下的受益者。11岁时,她进入到哈尔滨市杨楚珊中学(华龙俱乐部一条龙办学联办学校)学习、训练。14岁时被北京清华附中招收入学,18岁被北京师范大学优先录取。现在已经是国家女子篮球队的一员。

  这种女篮运动员体教结合的培育模式,是姜作之在全国首先开创的。

  姜作之是哈尔滨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打篮球,就热爱上了篮球运动。

  “上个世纪50年代,黑龙江的男篮、女篮在全国成绩都比较好,之后,黑龙江也是全国篮球运动的重点基地。女篮国家队的队长是咱黑龙江的,叫张力军,那时候,我们很受鼓舞。”姜作之说,他也想为篮球运动“做点事儿”。

  1969年,姜作之到了道里区业余体校做教练,教青少年打篮球,之后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少年篮球赛时,获得了全国第6名的成绩。

  之后,黑龙江省商业局成立了篮球队,采取体委、企业联合办队的形式。“体委管队伍,企业有钱、有积极性,出钱,这是全国第一家体企联合办队的尝试。”姜作之说。

  当时,姜作之任女篮教练,女篮队代表黑龙江省商业局参加了全国职工比赛,在第二届全国职工运动会中获得了第二名。之后,他们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全国青年联赛,获得了第二名。

  次年,哈尔滨体委将姜作之带的篮球队转为哈尔滨青年女篮代表队,成为专业的女篮队伍,这就是之后的哈尔滨女篮队。

  上个世纪80年代,姜作之在道里区体校担任教练时,开始形成了一种篮球青训的新模式——体教结合的模式,这是运动员边学习边训练的“一条龙”的模式。

  “体委和学校合作,把女篮专业队放在学校里,学校有生源,有场地,运动员可以一边学文化课,一边进行篮球训练。”姜作之说。

  中国第一家篮球俱乐部

  1997年,姜作之创立了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

  “当时,国际上有篮球俱乐部,咱中国还没有,我就借鉴了国际上的俱乐部制,在哈尔滨成立了篮球俱乐部,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女篮俱乐部。”姜作之说。随后,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一直在采取体教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的青少年篮球“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俱乐部成立之初,还是很艰难的。因为没有生源,姜作之就到哈尔滨市各个小学校门口去挑选适合打篮球的孩子。

  “早晨六七点钟,小学生上学时间,我就站在学校门口看,看哪个孩子好,就问一下孩子的名字。等晚上放学,家长接孩子时,和家人沟通,让把孩子送来学篮球。”姜作之说,哈尔滨大部分小学,姜作之都去“站岗”,找到了很多篮球“好苗子”。

  姜作之说,他一般选小队员,主要看孩子的臂长、腿长,还要看父母的身高,以及孩子的灵活性。

  刚开始训练时,姜作之在室内只有“半块场地”。队员做基础动作训练就在室内,像一对一的对抗,都在室内,要是打全场比赛,就在室外。

  冬天,室外温度在零下20℃以下,队员们戴着手套、穿着棉服在外面打比赛,一场跑下来,汗如雨下,经常棉服都湿透、冻上了。下雪后,姜作之还要扫雪,清理场地。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四五年。

  渐渐地,姜作之的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被更多人知道,很多家长慕名找到俱乐部,将孩子送到姜作之这里,可以训练,还不耽误孩子正常学习文化课,这是家长们看重的。

  有一年,全国教育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姜作之这种体教结合的新模式,作为教育界的先进典型,向全国宣传和推广。

  “好苗子”成长为“顶梁柱”

  “青训,我们一直在做青训,实现了篮球从‘娃娃’抓起”。姜作之说。

  30年来,一个个篮球“好苗子”被姜作之发现。在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训练和成长,走进了黑龙江省队、国家队,成为了各个篮球队的“顶梁柱”,成为了全国篮球赛场上的主力和核心。

  在训练时,姜作之认真去观察每一个“好苗子”,因材施教。“每一个运动员都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不足。我训练中,就是要发挥她们的长处,改掉她们的短处,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打球特点和风格。”姜作之说起了他多年的训练思路。

  女篮是团体项目,打的是个人技术,更是团队的默契配合。“教练就像是在下一盘棋,将最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她们就能暴发出自己的力量,赢得比赛。”姜作之说。

  一次,姜作之的队伍代表黑龙江省和上海队打比赛,赢了20多分,当时上海队是国内女篮劲旅。

  “那场比赛上,马宗青表现很好,非常突出。”姜作之说。马宗青是“体教结合”、“企教结合”输送到国家女篮的第一人。

  “咱们队员高大,但不灵活。上海队就用了全场盯人的战术,马宗青身高184cm,技术全面,她在破全场盯人的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姜作之说。将马宗青放在中场,她接球后,凭借身高这一优势,传给队员,上海队员抢不到,而且马宗青运球能力也强,可以运球突破,为赢得那场比赛起到了关键作用。

  马宗青在新阳路小学读书时,姜作之就将她招到了自己的篮球队,当时她12岁。“我看着孩子挺好,头脑清晰,接受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好,是个打篮球的好苗子。”姜作之回忆说。

  之后,马宗青曾在全国运动会上获得“最佳中锋”称号,并在1995年亚洲篮球锦标赛上,她作为中国女篮国家队的队长,带领队伍赢得了冠军。比赛中,马宗青有11次罚球的机会,她投中了10次。从国家队退役后,现任北大女子篮球队的教练。

  人才辈出获“输送奖”

  姜作之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女篮人才,像马宗青、苗立杰、项陶、王丹、付玉、曹益嘉、宋力维、刘佳岑、高颂、赵爽、张家赫、邹启佳、刘禹彤等多人,都成长为中国国字号女篮选手。

  苗立杰也是从华龙走出去的运动员,之后进入国家女篮,并且是签约参加了WNBA职业女子篮球联赛的中国第一人,并以国家队队长的身份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

  “有一次我在哈尔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看到了苗立杰,短跑快。跳绳也快,爆发力好,我就觉得这个小姑娘不错,收进篮球队,当时她12岁。”姜作之说,

  苗立杰身高180cm,身高不占优势,但她技术好,很全面,16岁就进入了国家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女篮首轮和2010年世锦赛冠军队捷克女篮比赛时,中国队超长发挥以66比57取得胜利,其中,苗立杰得到了12分,8次助攻,5个篮板球!

  多年来,华龙为黑龙江省培养了几百名女篮青训队员,为国家队输送了8名女篮队员。在2012年—2016年和2017年—2020年连续两个周期内,哈尔滨市华龙俱乐部被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并被中国篮球协会授予“篮球人才输送奖”。

  如今,哈尔滨华龙篮球俱乐部仍在培育篮球人才,这里现在有3支女篮队,从小学班、初中班,到高中班,每年都有优秀的篮球队员从这里进入到省队及全国各个大学。

  姜作之虽然83岁了,但仍每天早晨8:30准时到队里,看运动员训练。他带出的运动员,年龄大些的如今已是全国多支篮球队教练,年龄小的,像“00后”的刘禹彤,也成为了国内“女版奥尼尔”,已成为中国篮球界的“希望之星”。

(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