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财经企业
首页财经企业
【哈电故事】一串传承者的足迹
2021年07月05日 22:36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5日电(王丽娟 朱映汇)在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庆祝建厂70周年“老照片展”拾零中,我看到了这张老照片。

  照片中的女工蹲坐在定子上,衣着朴素,头发乌黑亮泽,梳着两条不长的辫子,挂在耳旁。蓬松的刘海儿,犹如春天的杨柳。一双灵巧的双手穿梭在线棒端部,更有那一丝不苟专注的神情,正所谓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然而更吸引我的,是她穿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布鞋针脚细密,能够让人感受到柔软、舒适、朴实,那可是上世纪黑白灰时代,一种很潮的打扮。鞋上一字带,用鞋绳系了一个蝴蝶结,素素的布鞋秀气、清新,映射出朴素、热爱生活以及蓬勃向上的心境。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淌,尽管老照片已经泛黄封存,但通过照片我分明能够感受到专注、向往和静怡。这份感觉很温暖,于是,我走近了照片的主人公程桂兰老人,还原了老照片背后感人的故事。

  三门峡工地两个半月

  1943年7月10日出生的程桂兰,是照片里的主人公,今年已经79岁了。

  这是一张当年她在三门峡水电站现场工作时的照片,尽管时间已经久远,但程桂兰老人的记忆依然清晰。看着老照片,程桂兰眼睛湿润了,那段让人难忘的时光,通过程桂兰老人的讲诉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974年,三门峡水电站建设施工,发电机定子下线需要技术娴熟的工人去现场工作。那一年,程桂兰31岁,因技术优秀,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她的肩上。去三门峡电站现场工作,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最让程桂兰放心不下的就是年龄尚小的三个孩子。此时,丈夫给了她很大的支持,而作为领导的父亲更是安慰她:“都知道你技术能力强,你要带头去,孩子我和你妈帮你代。”就这样,在父母和爱人强大的后盾支持下,程桂兰来到了三门峡水电站工地。

  三门峡水电站在山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现场没有电话,写封信往返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

  “那段时间是我工作和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工作条件枯燥和艰苦都能够克服,最苦的便是想家、想孩子。”程桂兰向我讲起当时的情景。

  那时她的三个孩子都小,大女儿6岁,二女儿5岁,最小的儿子才刚刚3岁。每天工作结束回到宿舍,程桂兰没少偷着哭鼻子。

  然而,程桂兰一旦来到生产现场,谁都看不出她想家、想孩子的神情。一天,当她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记者拍摄下了这张她脚穿“千层底”,在定子下线时进行端部绑扎的工作照。

  大电机定子由6半组成,2米多长的线圈,端部正反两个线圈需要捆绑固定。手脚麻利的她,与一同去的四个同事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便圆满完成了任务。因操作技术出色,之后,她又参加了葛洲坝建设以及白山电站建设。

  那时下线包端子头,完全是手工操作,线绳用环氧树脂浸接头,表层刷绝缘漆。长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程桂兰时常感觉头晕、睡眠差记忆力减退。后去医院进行了骨穿刺检查,白血球低得医生都感到了惊讶,最终被确诊为苯中毒,这样她调离了下线岗位工作。之后,她因病退离开了工厂,离开了奋斗了24年热爱的岗位,这一年她42岁。

  因职业病的侵蚀,至今她10个手指甲都是紫青色的。

  一家四代都是哈电人

  程桂兰一家四代都在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工作。“献了青春献子孙” 是程桂兰一家最好的写照。

  程桂兰父亲程星伍,是当时厂里的劳模,市劳模,曾经代表工厂参加了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父母有6名子女,除了二妹毕业后去了轴承厂外,其余5个子女都进入了哈尔滨电机厂工作。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工程建设,程桂兰哥哥和二弟相继去了兰州和德阳。“我们家对工厂有很深的感情,全家人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工厂的事情。”程桂兰不无动情地说。

  1960年,在家排行老二的程桂兰初中刚刚毕业,父亲说,去工厂吧,就这样,在父亲的感召下17岁的她来到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从事下线工。

  入厂后,程桂兰认真和师傅学习,不服输的她很快就能独立操作,几年的时间就能够独当一面,挑大梁了。之后,程桂兰与爱人因工作结缘。爱人是电工,她是下线工,在工作中结成了伉俪。

  “父亲是第一代哈电人,他参加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创业初期的生产建设。42岁我退休后女儿接我班进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儿子参军转业也选择来到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如今大学毕业的外孙也在这里工作,我一家四辈都是哈电人,我们一家见证了哈电集团电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听着程桂兰老人的讲述,我感到哈电奋斗者的脚步是那么的清晰而坚实,这是一串传承者的足迹。

  翻看程桂兰老人的家庭照片,我被一张她和女儿在哈电集团电机公司门前的合影吸引。

  “这是女儿接我班进厂那一天,我们特意在厂门前合影。我因病离开了岗位,那一年我才42岁,其实,我真的没有干够。”讲述时能够感觉到程桂兰离开岗位时的遗憾。

  照片中女儿文静而秀气,面颊透着执着与坚定,接下母亲接力棒这一刻一定是有准备的。

  程桂兰与工厂有着浓厚的感情,她严格要求子女一定要爱岗敬业。“我妈妈一生刚强,为了添补家用,退休后的母亲在青年点工作了10余年。为了不让我和爱人工作分心,母亲辞去了青年点工作给我们带孩子。母亲岁数大,身体又不好,但为了不让我们耽误工作,她独自承担起照顾生病老爸的重任。父亲五年的透析中,没让我们请过一天假,都是母亲在照顾。每天晚上我们去家里看望,母亲都会催促我们早点回去,不要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儿子张晓东是电机公司重点工程生产班的班长,说起母亲是满满的敬佩和赞誉。

  “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孩子小,家里大人和孩子穿的衣服、千层底的鞋姐姐都是自己亲手做。” 陈桂兰七十多岁的妹妹对姐姐更是充满着敬意和钦佩。

  从他们的赞誉中,我能够想象到,孩子穿着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以及一针一线缝制的衣服是那么的合体、舒适而温暖,这里凝聚了妈妈浓浓的情与爱。更能感觉到儿女工作的踏实和专注是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完)

【编辑:郝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