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科技教育
首页科技教育
中国“太空首单”完成签收 哈工大“硬核”技术给力
2021年05月31日 08:16 | 来源:黑龙江日报

  30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中国“太空首单”完成签收的背后,哈工大研制的整体五通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这是整体五通件第五次助力长七系列火箭成功发射。从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成功首飞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苑世剑教授团队研发的流体压力成形技术,已经实现整体五通件高质量稳定生产,并先后用于长七遥一、遥二火箭,以及长七甲遥一、遥二火箭发射。

  长征七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主要成员,是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采用先进的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五通件是火箭液氧增压输送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件,直接关系四台并联工作发动机的可靠性,一旦失效破坏,将导致发动机熄火。哈工大与航天一院合作攻关,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整体结构五通件,突破传统多块拼焊结构可靠性低的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次,长七遥三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开展首次应用性发射,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研究团队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严格按型号总体单位要求时间节点完成制造任务,确保每一件用于型号的五通件产品都带着“绿色健康码”上天服役,为保障“长征七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唯一“货运专车”,在本次任务中,长七火箭不仅实现了从“零窗口”到“窄窗口”拓展,还完成了130余项技术改进和优化。除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2年4次发射任务之外,长七火箭在后续的空间站运营阶段,每年将发射2次左右。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发射。

  承担此次任务的航天一院和五院活跃着一大批哈工大校友,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校友和众多80后、90后青年校友在内的哈工大人心怀航天梦想,在爱国奉献中为哈工大赢得了荣光。在我国的载人航天史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哈工大均参与了相关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应用到航天领域中,分别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哈工大成为唯一同时获得这3个奖项的高校。(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一诺)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