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绿业龙江
首页绿业龙江
水稻种植 满满的都是高科技
2021年05月11日 08:55 |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一盘盘卷起的种子“芯片”植入稻田。 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改完后的高标准稻田内,可以多台插秧机同时作业。 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今年播种季,水稻种子需125克,放入58厘米×28厘米类似蜂巢的软盘,‘工厂大棚’孕育35天后,每盘出秧苗4400株左右,一亩地需要33盘秧苗。”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李鸿冠站在插秧现场的田埂上告诉记者。

  一盘盘秧苗,恰似一块块“芯片”,摆放在一台台融合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插秧机助推槽中,将“芯片”中嫩绿的秧苗,精准植入高标准农田中,秧苗株距分毫不差,一排排整齐秧苗与凸显的田埂,勾勒出一幅幅直线加方块的农业壮美画卷。

  9日,淅沥沥的小雨滋润着黑土地,种植户高海雷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他家270亩水田插秧的活儿,马上告捷了。高海雷坐在运苗车上,看着地里正在作业的高速插秧机说:“今年的插秧要比往年快了3天,秘诀就是四个字,地好、车好。”

  原来,高海雷种植的这块水稻田,从去年秋天开始就变了模样,“颜值”高了,实用性也更强了。格田改造“田变口”。以前,这块270亩的水田里分为了56块小池田,插秧机作业就相当于要在56个格子里挨个转圈圈。经过标准化格田改造,56块小池田变成了14块大池田,便于机车作业提高效率,通过减埂扩池,又增加了4亩地的种植空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应用卫星平地技术,整块地的距离误差不超过3%,无论泡田整地,还是机械作业都更加精准。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军川农场有限公司的稻田里,处处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气象信息“地头瞅”。土壤墒情监测站和微信气象站就在自家地里,今天的天气如何?地头的气象信息栏看一眼,当前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光照、雨量、风力、风速、水质等11项信息一目了然,种植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随时调整生产作业。

  智能灌溉“点一点”。水稻种植,水层管理是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的水田管理,需要挨个地块观察,而现在每块池田里,都配置了智能检测器,可以直接感应到水位高低信息,并发送到种植户手机里,配合太阳能发电机带动水闸,只需要坐在家里点一点屏幕就行了,既节水、又方便。

  自动导航插秧机“随便走”。有了自动导航设备的辅助,不管你是有着多年插秧机驾驶经验的“老司机”,还是初次上阵的“萌新”,只要提前打好标记点,都能插出笔直的秧苗。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像这样的自动导航插秧机在军川农场有限公司有170台,占全部高速插秧机的9%,这个数值逐年递增。

  该农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刘世水在插秧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5月5日正式开始水稻插秧,有了高科技插秧机、配上高标准农田,让水稻插秧能够高效、高质量地‘加速度’作业。预计5月20日,51万亩水田将全部插在高产期。”

  李绍斌 本报记者 吴树江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妮娜
王琳
吕品
李蒋铭
郭璨
李香梅
郝雨
刘慧
张瀚元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