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正文
护好“大熊猫”筑牢“压舱石” 代表委员热议黑土地保护利用
2021年02月21日 09:09 | 来源:黑龙江日报


秸秆打包离地。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必须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曾经“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也出现了土壤有机质下降等问题。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变“薄”变“瘦”变“硬”的黑土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探索推行田长制。实施肥药减量增效,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通过扩大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轮作轮耕等,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一系列实招硬招引起与会代表委员的共鸣。

  保护“大熊猫”要辨“症”施治

  “黑土地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一个是生产上管理不够。自然生态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那么黑土地保护利用最重要的就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调整措施,达到既高产稳产,又保持黑土品质。”省人大代表刘娣建议,因为黑土地类型不同,所以保护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根据“大熊猫”不同的症状表现,对“症”下药,不同地块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比如在高肥力地区,黑土保育;在原本就营养不良的岗平地和经常遭受侵蚀的坡耕地,修复为主;在一些先天缺陷的酸化地块,综合治理。

  这些年,我省黑土保护利用,专家们针对不同类型的黑土地,凝练出了不同的黑土保护利用技术。对此,省政协委员李连瑞建议,组建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院,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科研攻关,组装标准化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加强黑土地的保护利用、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模式的到位率和覆盖面。

  土壤中有机质持续减少是黑土土壤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政协委员魏自民提出,应建立不同区域以黑土有机质为主、其它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为辅的数据库,开展黑土生态健康评价,界定不同区域黑土生态健康水平,确立病症等级:如健康型——黑土有机质保持平稳;亚健康轻症型——黑土有机质减少程度较轻;生态受损中症型——黑土有机质明显降低;生态受损重症型——黑土有机质严重降低及生产力严重下降。针对不同型黑土地的不同生态需求,开展不同属性有机肥与之互补匹配、对“症”培肥,避免黑土地保护有机肥培肥一刀切导致的盲目性。

  推行田长制促进一体落实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综合性的工作,土地肥力恢复过程较长。近年来,我省在黑土地保护上一直在探索和不断实践,摸索出“搞试点”“推模式”的方式。

  李连瑞委员认为,应尽快编制我省黑土保护“十四五”规划,围绕实施国家黑土保护工程明确任务、重点工程和保护措施,探索建立田长制,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机制。抓紧修订完善《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强化以法治土、以法管土、以法护土的机制。

  田长制,就是参照河湖长制的做法,按照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管理责任体系,通过设置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等7个层次的田长,落实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把黑土地保护好,把责任落实好,把政策充分落实下去。省人大代表张树春结合这些年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工作经验,提出在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机制。除了田长,还要成立黑土保护领导组织,吸收各级主管农业的主要领导加入,同时,财政、审计、发改、农机、畜牧及项目涉及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加入进来。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大对相关部门的协调,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集中使用,发挥合力。

  张树春代表还建议,要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督导人员和技术人员下乡督导及技术指导的次数;考核乡镇村及合作社负责人的工作协调及完成情况;考核各个项目区年度目标达标情况。

  提升有机质需加大科技投入

  有资料显示,在耕地开垦的前10年,黑土地中的有机质以每年2.6%速度下降;开垦前30年,以每年1.1%速度下降;开垦前100年,以每年0.4%速度下降。目前全省土壤有机质以0.1%~0.3%、平均0.2%的速度在下降,我省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速度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保护黑土地,必须坚持科技先行。刘娣代表建议,对修复、治理耕地的土壤改良技术、培肥地力技术,以及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的研发和创新,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为提高生态品质和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科技保障。

  省政协委员张宇晖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农作物秸秆不经腐熟就直接覆盖还田,在两三年后会出现土传病害暴发、秸秆在田间腐熟产热烧苗、产生有害气体毒苗、农作物不扎根等现象。他表示,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消除这些隐患,比如超敏蛋白复合酶生物技术,可直接施用于土壤和农作物,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化肥对土壤和粮食的污染,同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粮食品质。

  张树春代表还提出,为强化技术指导,应建立行政领导与技术专家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黑土地保护专家组,进一步落实专家组包区、专家组长负责制以及专家组对关键环节、重点技术把关。

  “建议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支持性政策,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投资的黑土保护多元化的投资保障机制。”李连瑞委员建议探索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耕地地力提升挂钩,调动农民保护黑土耕地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周静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琳
王妮娜
魏来
范英杰
吕品
郭璨
李香梅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