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正文
首页人物专访
“您好,我是流调员”
2021年01月26日 22:10 | 来源:中新网黑龙江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26日电(记者 刘锡菊)“您好,我是流调员,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请问您去酒店吃饭坐在几号桌?”“慢慢想,之后还去哪了?”连日来,哈尔滨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流调员每天加班加点对确诊病例的接触人员开展流调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每天都非常关心流调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流调人员夜以继日细致调查得来的。流调工作是与病毒赛跑,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后,每增加一名确诊患者,就有许多相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把他们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能够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1989年出生的孙宇鑫是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应急处置小分队”中最年轻的一位队员。孙宇鑫与新冠肺炎的第一次流调“交锋”是从去年农历小年开始的,在一年的摸爬滚打中,他迅速成长为市疾控中心抗疫流调队伍的主力军。今年,他又迅速冲锋到一线。

 

 

 

 

  孙宇鑫的每一天基本都是形色匆匆,今天也是略显憔悴。昨晚凌晨三点刚刚完成了一例患者的流调任务,在单位办公室睡了几个小时,就又开始了今天的工作。而同事中还有人昨晚通宵外出流调,一直忙到今天上午十点多,一夜未眠。

 

 

  孙宇鑫告诉我们,有时接受询问的人不会很积极的把所需要的轨迹信息、发病信息提供给流调人员,他们就需要敞开心扉慢慢给大家讲还有一些患者身体条件不太好说话费劲的,比如说我们有的同事流调一个聋哑儿。交流只能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进行沟通,所以说流调的难度可想而知。

 

 

 

 

  说起为什么当流调员,孙宇鑫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疫情当前,人人有责。我想为冰城抗疫做一点贡献。这一年来流调参与了都记不清有多少个患者了。但是流调工作锻炼了我,我成长很多”。

 

 

 

 

  在冰城寒冷的天气里,流调工作也格外辛苦。隔离服、手套、胶皮手套要戴两层,口罩、护目镜、鞋套也都需要佩戴好,整体穿完就是一个密闭的环境了。在忙碌的工作中所会出大量的汗,而且热量无法散去。眼镜上都是雾水,工作人员经常写流调报告时已经模糊的看不清了。如果碰到老年人记忆力不好的或者不太积极配合的情况,可能流调一个人需要两到三个小时。基本上全身都打湿了。

 

 

  为了严格执行外出流调流程,孙宇鑫和同事们常常需要穿着汗湿的流调服走很远,到了安全地方再脱去,这一冷一热,他的很多同事都感冒了。流调工作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吃饭。

 

 

 

 

  “肯定是不能按时进餐,就是可能因为流调,就错过了饭口时间。大家就等下一顿一起吃,回来之后大家肯定第一时间撰写流调报告”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抵达现场,收集病人信息、了解基本情况、跟踪行动轨迹、查找病因线索、分析流行过程,形成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从中挖掘、发现疾病传播规律,给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控制疫情扩散。这就是流调员,他们工作的每一天都是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

 

 

  无论何时,有任务就要随时出发。流调员们积极主动的冲在前面,在战“疫”路上无怨无悔。只要疫情没有结束,他们就不会停下脚步,就一定全力以赴。记者从哈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自2021年1月哈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病例以来,市区流调小分队采取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形式,组建了200余人的流调队伍,确保一旦出现疫情第一时间集结、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目前,200余人的流调队伍连续奋战,我们的城市正是因为有像孙宇鑫这样的无私奉献者,在防控疫情的“战”场上冲锋在第一线,舍小家护万家,努力守护着我们的城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战“疫”一线为我们“负重前行”。(完)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琳
王妮娜
魏来
范英杰
吕品
郭璨
李香梅
(此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