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社正文
首页绿业龙江
龙江34万公顷红松 亟待深度开发
2021年01月12日 09:00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工人在采松果。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松子哥”是龙江兴山红松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山的一个绰号,而松子仅仅是以红松为代表的果松产业链上最初级的产品。果松经济的产业链很长:以松塔为原料,就可以打造三个链条:以松塔皮为原料的外链条,提取松多酚;以松子仁加工松仁油,再以松仁油提取卵磷脂等产品的内链条;以及利用松仁加工菜肴、糖果、副食品的衍生链条。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振宇教授的特种生物分离工程团队研究数据表明:1公斤红松塔,皮占75%、子占25%,若进行全产业链开发,可创产值360元。

  果松是松科松属五针植物中的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偃松、华山松等具有结实能力的经济树种的统称。由于国内外能够结实的红松、华山松、西伯利亚红松等天然林资源大幅度减少,导致目前市场上各类松子产品供不应求,供需缺口较大。因此,果松培育与加工利用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大力发展果松产业既是黑龙江省林区调整产业方向、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加林场职工和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黑龙江省果松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怎样才能让果松企业更有“钱”景?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

  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作为红松果林培育与松子生产企业的董事长,李兴山深深地感受到了市场对松子等坚果类产品的需求。“樟子松嫁接红松(异砧红松果林)技术能够把红松分布区范围扩大,增加红松松子的产量,使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的贫瘠地区有了‘致富树’。”李兴山说,这些年国内外市场对红松果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供不应求,公司两万亩的红松林基地,每年可以产出几万斤松子,推向市场就被一抢而空。

  市场的大量需求也在伊春中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负责人张云飞那里得到了印证。“公司生产红松子油需要的松子大部分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国内外的市场对松子的需求量很大,随着产业链条开发的延伸,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他说。

  果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凯认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对松果及其加工品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大。东北林业大学林下经济协调创新中心教授赵敏对此也持同样观点,“目前全球松果市场需求总量在20万吨以上,初加工产品占大部分市场份额,如开口松子、保鲜松仁等。目前,松子的深加工产品松仁牛奶、松仁玉米浆、松子油也越来越受关注。”

  “市场对松仁植物蛋白饮品的需求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未来,松仁植物蛋白饮品将与果蔬汁饮料、天然矿泉水一样,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饮品之一。”赵敏认为,随着深加工产品的广泛推广,果松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杨凯介绍,黑龙江林区果松资源以红松为主,作为黑龙江的乡土树种,发展红松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红松的生长环境适应性广,可在退耕还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栽植。黑龙江红松资源面积约为34万公顷,主要包括小兴安岭的伊春林区天然林和牡丹江、七台河等地的人工林。

  杨凯表示,黑龙江省果松产业尽管起步较早,但仍处于生产初级产品阶段。果松产品的深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也缺少知名品牌。黑龙江省内与红松产业相关的企业主要有16家,红松坚果深加工企业中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主要有黑龙江中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集团(伊春)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宏泰松果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食品、饮品、保健品、功能健康产品,加工的产品包括松仁、松子油、松仁蛋白粉、酒及松仁露等系列产品。此外,黑龙江省其他大部分红松企业,加工的产品较为初级、单一。

  2

  提高种植技术科技含量

  普通的营造红松人工林在全光条件下一般要二十几年才有少量零星结果,若是光照不足的林冠下营造红松则生长缓慢,结实遥遥无期。而通过高枝嫁接的红松优良品种(无性系)可在3至5年就能看到结实。因此,在黑龙江省的西部半干旱地区,直接栽植红松很难成活,以樟子松做砧木的嫁接红松是该地区发展红松果林的首选。

  李兴山在齐齐哈尔龙江县、内蒙古赤峰地区营造了近两万亩异砧嫁接红松果林,红松果林的嫁接、管理技术对科技的强烈需求,让尝尽创业艰辛的李兴山感触颇深。

  2005年,红松嫁接项目刚刚开始探索,李兴山和工人们去伊春采购红松,自己探索如何嫁接。但当时本地工人的技术还不成熟,自己嫁接的成活率很低,嫁接后管理不配套。前两年的功夫几乎都是在“做实验”。

  后来,李兴山找到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坚果研究团队专家杨凯、张海廷等人,请他们多次来到人工林进行技术指导,创新提出适合该地区的砧木掐尖修枝方法和夏季嫩枝嫁接方法。科研单位和企业深度合作后,嫁接成活率发生质的改变,达到90%。

  企业和科研单位“牵手”后,2012年起,李兴山的红松果林见到了效益,产量逐年增加,结实株率达到98%。看着松枝上的累累硕果,李兴山兴奋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的松子每斤能卖到40元左右,预计卖松子的收入可达到100万元。目前已经结实的红松每株树平均能结30多个松塔,每个塔能剥出松子75至100克,每年每株红松结实的效益在100元以上。

  红松栽植带来的收益不仅局限于松果、松花粉等初级产品。在李兴山的红松林里,记者看到了一条林下经济的循环产业链:灵芝、木耳、松蘑等菌类在松林里生长,林带空隙间种植了板蓝根、射干、防风等中草药,间作了苜蓿草、荞麦等矮棵作物。公司基地里,还养殖了几十只梅花鹿,同时生产鹿茸、鹿鞭、鹿血等鹿产品。除了松果的收益,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每年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3

  产品深度开发亟需科技支撑

  得益于黑龙江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肥沃的黑土地,龙江长成的红松松果作为食品或保健品原料能够达到有机食品级别,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近年来,我省红松产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就是能够进行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太少。

  为什么提倡产品深加工?张云飞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红松子能卖40元,用一斤红松子加工出的红松子油能卖到近90元,通过深加工可增加利润近30%,若将红松子加工成松仁蛋白粉、松仁多肽等产品,能增加近一倍的利润。

  张云飞说,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公司现在生产的松仁蛋白粉,由于蛋白粉磨细技术还有待开发,目前只能作为半成品销售,没有直接进入终端市场,“松仁蛋白代餐粉在国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公司接到了很多订单,现在公司正和林科院、东北林大等科研单位合作,力争尽快研发出一款全新的松仁蛋白粉代餐产品,让产品早日问世。”

  在杨凯看来,尽管我国在果松产业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长期以来林区以木材生产为支撑,森林综合效益的开发利用是短板。果松产业科研成果持有及基层单位科技推广机制不健全,很多果松相关成果未转化落地,极大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果松产业对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果松功能性产品精深加工、果松活性成分提取与制备工艺等方面都需要科研做后盾。坚果、松针、果壳、树皮等在化妆品、功能食品、洗涤用品、精细化工、药品等方面已具备产业发展基础,这些深加工产品研发,有利于提高果松产品附加值及延长产业链。”杨凯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果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在2020年12月应运而生。联盟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由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企业等4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为科研院所和果松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根据企业遇见的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科研动力。

  本报记者 谭湘竹

【编辑:郭璨】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官方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关注“中新网黑龙江新闻”,获取独家新闻资讯。
更多精彩请关注各大微博平台@中新网黑龙江新闻 。

中新社黑龙江分社团队
王晓丹
解培华
刘锡菊
史轶夫
戚欣茹
姜辉
王琳
王妮娜
魏来
范英杰
吕品
郭璨
李香梅
(此排名不分先后)